临安大明山大明湖驿站/BE东维建筑

2021-06-08 15:36

6.jpg


公共厕所所谓的“公共”,正是乡村印象的开始。我们由场地特定环境与人的体验出发,重新对公厕的形态、空间进行思考,希望最终设计的公厕抛开原本扮演的固有“角色”,摒弃纯粹的功能性,成为大明山自然旅程启程点中的一处化外的风景。

项目基地位于临安大明山风景区内大明湖靠山临水的山腰处,现状已存在一个简易的卫生间,业主最初的目的是希望做个简单的卫生间改造。

经过对场地交通和游客游览路线的观察分析,我们发现游客从城镇前往大明山游玩需要使用转换公路、景区接驳车、缆车三种不同的交通方式方能到达山上的大明湖并开始长时间的步行游览。从这个角度看,大明湖畔的基地除了满足厕所功能外,还可作为游客从“赶路”到“游览”的重要中转站。该基地位于靠山临水的山腰处,其本身亦可作为一个重要的观景点,并与周边景观相互渗透。介于以上的考虑,如何使改造后的卫生间和场地外部环境气氛融合、渗透,给游客提供一种豁然开朗的情感上的转变,是我们设计中思考的主要问题。建筑最终呈现的形态是两个筒体,在石块堆叠的坡道引导下位于半山腰的高处,一个筒体顺势将人流和视线引入建筑,另一个筒体转折悬挑于山体之外并直向大明湖。

图片2.png


公厕场地主要入口依托原有的地面高差,通过双折坡道将游客引入建筑,实现外部与内部空间的自然转化。


DSC03399.JPG


进入建筑,外围钢条格栅与内部毛石片墙引导着游客直行的路径,将卫生间本身私密的功能空间藏匿于后部。L型钢条没有经历涂料的加工,将粗粝的锈迹斑斑都裸露在外部,恰如其分地拟合了山间树木的枝干,以一种更加自然的姿态去驻足山野,并且更加含蓄地表达了建筑的边界。阳光透过表皮间隙犹如与建筑与人共同呼吸。毛石片墙遵循着建筑形体逻辑,位于反向坡屋顶形成的交接处,在完成排水使命的同时也确定了悬挑屋顶下空间的性格和尺度感。


DSC03167小.jpg


建筑两体块转折处也是充分尊重了场地的意愿,给场地中的两颗树木腾出位置。此时,它们不再是单纯的景观元素,而是转变为建筑要素中的“柱”,参与到空间的生成中。临水端头的洞口也扩大了建筑观景的界面,让风景渗透到建筑内部的同时也丰富了建筑的空间层次与空间体验。


DSC03346-编辑小.jpg


整个游线在端头处进行了轴线的偏转。洗手台这一功能布局成为空间的高潮部分。转折的筒体悬挑于山体之外并直向大明湖。筒体本身强化了视线的聚焦,给人以强烈感受。


微信图片_20200715012100.jpg


从外侧看,这个像望远镜的悬挑口部也成为了半山腰上的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焦点。自然的景观通过洗手台的镜子反射至人眼。人们在洗手时可以同时看到自己和大明湖沿岸的风景,镜子里的画面犹如一幅长卷在眼前铺开。此时游客的身体和心灵在这一端头空间节点得到彻底的释放。


5.JPG


在具体营造过程中,我们发现乡野建筑的生长性。这种生长性不仅体现在设计逻辑、建筑要素与场地环境的融合中,更是体现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通过信息的不断反馈与交互达到比较理想的建造结果。这种不断自我适应的“设计-营造”状态,首先是在建筑的结构方面得以体现:在原定结构模式中,预计在钢材运送与拼搭上具有更多的便利性。在实际建造环节中,我们发现袋装水泥的运送会更加便利,同时石材可以就近从附近的山石中取得。这不仅节省了建造成本,提高了建造效率,还使得建筑在一些方面与原有场所形成更好的连续性。


DSC03425-编辑.jpg


其次,对材料的选择我们也进行了动态的调试:尽管可以更简单高效地用钢架打造形体骨架,但出于对当地气候环境及后期维护运营的考虑,钢材构件容易腐蚀不适配当地运营维护,于是再次调整方案,选择了混凝土与砌体等对维护需求不大的、较为永久性的材料。再者,在现场施工环节中,钢材在施工方面复杂度更高,对于施工工人的技术要求也更加严格。混凝土施工则更灵活,在当地村庄中更容易找到施工人员。


项目名称: 大明山大明湖公共卫生间
项目地点: 浙江杭州临安区大明山景区

建成状态:建成

施工图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

建成时间: 2019年
建筑面积: 155平方米

作品发表链接:大明山大明湖公共卫生间,杭州 / 东维建筑 - 谷德设计网 (gooood.cn)

大明山大明湖公共卫生间:扎根于乡野实景的建造 /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木伏建筑研究所 – 有方 (archiposition.com)